春节去澳门旅游行程,完美攻略就在这
2025-09-15 13:14:49
从诸葛亮骂死王朗深刻认识“话要说到点子上”的重要性
大家可能都看过老版的《三国演义》,诸葛亮一番话把王朗气死马下,“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也成了表情包。我们仔细想想诸葛亮骂王朗这段话,咱也不得不佩服诸葛亮字字诛心的攻心之术。诸葛亮与王朗的对骂,实际上发生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中,这是一场著名的舌战,而非简单的对骂,下面我们就分析下当时的场景:
当时两军对垒,曹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王朗口出狂言说:明日在两军阵前,老夫只须一席话,断叫诸葛亮拱手而降”。王朗这句话,就为自己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所犯错误一:太过自负,说话不留余地,你明知诸葛亮是个狠角色。却过于自信轻言能让诸葛亮拱手而降。军中无戏言呀,如果立下军令状,回来也是被杀的角色。
所犯错误二:准备不充分,没有做到知己知彼。先说王朗劝降词:“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也”。这句话的前提是,曹操首先是个有德之人。但你得先证明曹操是名归其实呀,没说出理由,就妄称是有德之人,证据不充分。结果被诸葛亮反驳道:曹贼篡汉,霸占中原,何称有德之人。下面,王朗更是毫无章法,居然不举证曹操有德,却说出了吓唬人的比较俗气小儿科般的大话:“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说可笑不可笑。
所犯错误三:看错了对象,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一无所知,居然以低俗的封官许愿来劝降。王朗说道:“你若倒戈,仍不失封候之位,岂不美哉”。你说笑死人不,面对神人一般的诸葛亮,岂能是凡夫俗子为荣华富贵所折腰的。所以说,王朗对诸葛亮太不了解了,可以说是无知到了极点。
下面我们就看诸葛亮点评王朗:“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一句话就说到了点子上了。本来人家诸葛亮还是很尊重王朗的,毕竞是大老元臣,也准备洗耳恭听王朗高见,结果却听得个“鄙言”就把王朗定了性,这种心理反差说出来就让人难以忍受。
下面再看诸葛亮字字诛心的点评王朗:“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看看人家诸葛亮是如何准备充分的,连王朗家庭住址,如何当官的都了解的一清二楚。我们知道,在古人中,忠义之士素以名节义气为本,至死不渝。诸葛亮就抓住了这点骂王朗:潜身缩首,苟图衣食,不行安汉兴刘之大义,却反助逆贼,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见二十四帝”,说是“厚颜无耻之人”一点也不为过吧。何况人家诸葛亮是“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的正义之师,单凭这一点,就足让王朗无立足之地。
同时,诸葛亮激昂的言辞不仅骂王朗是叛徒和奸臣,还表达了自己对汉室的忠诚和对王朗的鄙视。这人和人的差别咋就恁大哩。如果,你当时也在两军之中,你会咋想,你会认为谁有理。最终将王朗骂得羞愧难当、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我估摸假如咱是王朗,不说气死于马下,回去也得羞愧难当,不被待见,无脸见人,最少也会被气成一场大病。
总之,王朗之所以说不到点子上,归根到底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从整个舌战整个过程来看,王朗就是做功课不足,没有深入调查,才导致说话无底气,举证苍白无力,表达核心不明确,才导致了气死于马下这个后果。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无论做啥事,都要牢记“知己知彼,百战不怠”,才能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15 13:14:49
2025-09-15 13:12:33
2025-09-15 13:10:18
2025-09-15 13:08:02
2025-09-15 13:05:46
2025-09-14 15:27:56
2025-09-14 15:25:40
2025-09-14 15:23:24
2025-09-14 15:21:09
2025-09-14 15:18:53
2025-09-14 15:16:38
2025-09-14 15:14:22
2025-09-14 15:12:06
2025-09-14 15:09:50
2025-09-14 15:07:34
2025-09-13 18:13:50
2025-09-13 18:11:34
2025-09-13 18:09:18
2025-09-13 18:07:02
2025-09-13 18: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