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鼓分享会」JAMBO!发现非洲鼓——献给自然的声音
2025-09-13 17:57:58
北京大学 一塔湖图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100多年来,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名声和地位,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
站在北大西门前,映入眼帘的是古典三开朱漆宫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它是燕京大学校友于1926年集资修建的,因此又称为校友门。校门左右两侧还有一对威武的石狮,使得校门显得更加庄严肃穆,神采奕奕。 从西门进入,不远处便能看到一对秀丽的华表矗立在办公楼和庑殿围合的那半敞开的空间中。
名可名,非常名,未名湖者无名也。要说北大的未名湖,还真有些来历,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皇帝把淑春园赏给宠臣和珅。和珅在此大兴土木,把该园原来的稻田、水池扩大成湖泊,并把挖出的泥土堆成湖心岛,建成号称“京师第一”的私人园林。据档案记载,园内仅房屋就有1003间,游廊楼亭357间。园中有一较大湖泊,即后来的未名湖。
1919年司徒雷登任燕大校长,几经考察,选定了这个历经劫难的古园遗址作为新校址,并于1921年从陕西督军陈树藩手中买下这块地皮。据说,当时为未名湖取名时,提出了很多参选名称,但都不令人满意,最后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一锤定音,直接以“未名”称之。
未名湖是园内最大的人工湖,也是北京大学的标志景观。它以“未名”而扬名天下,是那些曾在湖边散步凝神的大师们,让这湖水生出了独特的灵气 。未名湖之于北大的意义,似汉唐之于中国一样,除了它本身所固有的美丽之外,更多的已经凝结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象征。
未名湖很静。她安然地躺在燕园之中,周围起伏的地势与湖岸交接形成的流畅的线条,将未名湖勾勒得如同一块温润的软玉。
湖边是一圈高大的垂柳,鹅黄的枝条在空中细软的垂着,柔顺,轻盈。原来没有绿叶牵绊的柳枝在空中舞动的身肢更为柔美,更让人怜惜。远远看去,如烟似雾,朦胧隐约,似乎为这多情的未名湖披上了一袭轻纱,在风中飞扬翩舞。心中不由为之一动,漾起千丝万缕。
湖的四周是一些小山丘,长满树木和柴草,有林荫小路穿行而过,交错纵横;林子里有小鸟相鸣,嘤嘤成韵;有落叶成堆,零落成泥;有阳光流泻,斑驳陆离。
在未名湖畔,东可观湖光塔影;西可看钟亭落霞;南可望湖山林木;北可览层楼幢影,处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未名湖东南,有一座十三级密檐宝塔倒映在碧波之中,它外形仿照通州燃灯古塔的样子,用辽代密檐砖建成,被命名为“博雅塔”。百年来,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深印在北大学子心中。 于是,有人把燕园的精髓概括为“一塔湖图”——塔即博雅塔,湖即未名湖,图则指北大图书馆。
那玲珑古朴的水塔在岁月的风雨中虽然写满沧桑,仍然岿然耸立。他在金色的阳光中仰望着蓝天,任沧海桑田,任人事变迁,一如既往执著的守望。守望着每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看花开花落;守望每一颗晨星的坠落,观云卷云舒;守望每一个学子的悲喜,听山盟海誓;守望着一湖碧水冰心,任潮涨潮落;守望每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迎红霞满天……
他站成了一道永恒的风景,装饰着每个过往行人的记忆。于是,他站成了千万道风景,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广袤无垠的时空中,在每个不同的故事中。美轮美奂。风情万种。
燕园中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这是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塑像,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此刻的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于千万人之中,于千万年之中到此徘徊过的一个过客,如同一缕清风拂水而过,消逝在塔的那一边。湖面不兴,塔影依旧。
我一路追寻而来,风尘仆仆;我恋恋不舍而去,寂静如风。
2025-09-13 17:57:58
2025-09-13 17:55:42
2025-09-13 17:53:26
2025-09-12 21:03:13
2025-09-12 21:00:57
2025-09-12 20:58:42
2025-09-12 20:56:26
2025-09-12 20:54:10
2025-09-12 20:51:54
2025-09-12 20:49:38
2025-09-12 20:47:23
2025-09-12 20:45:07
2025-09-12 20:42:51
2025-09-10 23:20:08
2025-09-10 23:17:51
2025-09-10 23:15:34
2025-09-10 23:13:17
2025-09-10 23:11:00
2025-09-10 23:08:43
2025-09-10 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