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女神林明祯,34E完美身材,堪称最强华裔美女。
2025-08-15 00:15:56
颜值及战斗力的权威代表——美国F-14“雄猫”战斗机
F-14战斗机绰号“雄猫”(Tomcat),为双座双发双垂尾变后掠中单翼布局,是根据美国海军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舰队防空和护航的要求要研制,在世代上属于第三代战斗机,主要执行舰队防御、截击、打击和侦察等任务。后被F/A-18E/F所取代,于2006年9月正式退役。
F-14战斗机三视图
研发背景
F-14战斗机采用双发动机、可变后掠翼与双尾翼、双座配置,专门负责以航空母舰为中心的舰队防卫任务,开发工作由格鲁门公司承包,首架原型机于1970年试飞,4年后正式加入美国海军服役,主要用于替换美国海军之前装备的性能已日渐落伍的F-4“鬼怪”式战机。
1962年起,第二代战斗机F-4鬼怪II成为美国海军标准舰队防空战斗机,配备先进的AIM-7麻雀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续航时间3小时。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苏联海军逐渐拥有了远洋作业能力,并且部署了相当数量的陆基远程轰炸机,其配备的反舰导弹对美航母编队构成很大威胁。
刚服役的F-4难以担负起拦截苏联远程轰炸机的重任,另一方面在导弹万能的错误思想导向之下,F-4没有安装传统的机炮,缺乏最后的直接攻击手段。这些都促使美国海军开始寻求新一代的舰载战斗机,而同时美国空军要求研制一种以对地攻击为主的超音速战斗机,作为F-105的后继型号。
F-4“鬼怪”
由于美国海军和空军均寻求新的代替型号,考虑到美国防部要求在装备发展过程中减少飞机型号以节约经费,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便将海空军的需求合二为一,两军种的新型号计划被称为TFX(实验性战术战斗机——Tactical Fighter Experimental),并被赋予编号F-111。F-111主要有两种型别,通用动力负责研制空军型F-111A,格鲁门公司作为通用动力的子承包商负责研制海军型F-111B。
1965年5月,美国国会终止了F-111B计划,F-111A则继续发展成空军的攻击机。 F-111B项目夭折后,格鲁门自费进行替代方案的前期研究,确定了303方案。303方案继承了F-111B的一些特点,包括可变后掠翼、休斯的AWG-9雷达火控系统和AIM-54不死鸟导弹以及普惠TF30-P-1涡扇发动机。美国海军经历过F-111B的失败后,认识到只有通过单独招标才能获得符合需要的防空战斗机。
1967年7月,美国海军向各大公司发出了VFX(VF-VESSEL FIGHTER-舰载战斗机)的招标。经过竞争,1968年2月格鲁门公司的303E方案中标并获得制造6架原型机/预生产型的合同,新机军用编号是F-14。合同规定,格鲁门公司向海军提供12架原型机,作为研究和发展使用。
主体结构
F-14战斗机机身为三胴机体结构,采用双发动机,采用机械加工框架,钛合金主梁及轻合金应力蒙皮。两具发动机分别置于机身左右两侧的独立机舱。机身由驾驶舱往后逐渐变薄,在两台发动机之间形成扁平机体,此段机身容纳了油箱、电子、飞控系统,以及可变后掠翼的机械结构。这个设计还形成了机翼以外的另一种升力体,可为战机产生额外的升力。
F-14战斗机在结构上广泛使用的钛合金,部分采用硼复合材料,获得较高了的强度重量比。机体结构中有25%的钛合金、15%的钢、36%的铝合金、还有4%的非金属材料和20%的复合材料。
此外,该机的机翼采用可变后掠翼设计,机翼后掠角度可随飞行速度改变,以使在任何速度机翼的升力及阻力都能做到最优化。机翼的后掠角度可在20度~68度调节,最大变动速度为每秒7度,后掠角由机上的飞行电脑自动控制,在必要时也能由飞行员直接控制,使机翼在任何高度与速度下都能达到最佳的升阻比,从而让F-14获得优良的高速及转向性能。在航空母舰上停放时,该机的机翼后掠角可增至75度,与水平尾翼部分重叠,从而节省航空母舰上的宝贵空间。
TIPS:紧急情况时,F-14的机翼后掠角不对称也能在航母上起降。
雄猫载机背部有着结构复杂的箱形结构——翼盒。翼盒两端容纳可变翼翼根转轴,为了使翼盒重量尽可能轻而又不影响强度,格鲁门采用高强度轻重量的钛合金来制造,由于钛合金使用常规方法无法焊接,为此还发展了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除了承受力外,翼盒也构成了一个整体油箱。雄猫的雷达罩与机腹蒙皮处使用了复合材料,水平尾翼结构上首次采用硼纤维/环氧基复合材料,有更大的抗疲劳强度。
F-14战斗机的驾驶舱罩为泡型舱罩设计,可为飞行员提供良好的视野。驾驶舱有两个座位,前为飞行员,后为雷达拦截官(RIO-Radar Intercept Officer)。
F-14战斗机的双座舱设计
最初,该机只有一片垂直尾翼,并在发动机舱下方设有可收折的腹鳍,以增加在超音速飞行时的稳定性。但在经过风洞测试后,工程师们发现采用双垂尾效果更好,并最终决定采用这种设计,而腹鳍则只保留细小的外倾腹鳍,以平衡垂直尾翼所产生的阻力,而且被简化为固定式。
由于F-14战斗机的机翼后掠角是可变的,所以机翼下的武器挂架不可能以固定方式安装,否则武器的指向就无法与机首形成一致。但若要挂架随后掠角变动作对应的调整,又会增加复杂的机械结构,并对战机的重量、可靠性造成影响。于是,格鲁门公司所幸将所有的武器挂架都设置于F-14扁平的机体及翼套上。且外部油箱也主要加装在发动机舱下方。
F-14的武器挂机设置在机体及翼套上
F-14战斗机的武器挂载点
性能特点
F-14战斗机由于研制时间较早,所以其航电设备无法与现在的战斗机相比较。但与同时代的战机相比,该机的综合飞行控制系统、电子反制系统(ECM)和雷达系统等都性能非常优秀。
其装备的休斯(Hughes)公司开发的AN/AWG-9远程火控雷达系统功率高达10kW,对大量目标的搜索范围可达190千米,单一目标的追踪距离为150千米,可在120~140千米的距离上锁定敌机。此外,该雷达还能同时追踪24个90千米内的目标,并同时导引AIM-54“不死鸟”导弹攻击其中6个。此外,该机还装备了当时独有的资料链,可将雷达探测到的资料与其他F-14战斗机分享,其雷达画面能显示其他F-14探测到的目标。
F-14战斗机作为制空型战斗机,其武器配置相较多功能战斗机而言不算丰富,除M61“火神”20毫米机炮外,该机还能选配AIM-54“不死鸟”长程空对空导弹、AIM-7麻雀半主动雷达导引中程空对空导弹、AIM-9“响尾蛇”红外线导引短程空对空导弹以及DAM联合直接攻击炸弹(PGMs)“铺路者”Ⅱ激光导引炸弹、“铺路者”Ⅲ激光导引炸弹、Mk80系列无导引炸弹和Mk20“石眼”Ⅱ集束炸弹等。
衍生型号
F-14A
为第一种服役的型号,也是唯一外销的型号。
F-14A+/F-14B
F-14A换装发动机后的编号最初为F-14A+,海军生产38架全新F-14A+与及改装48架F-14A为F-14A+,新发动机开启后燃器时的推力达123千牛。第一架改装F-14A+于1986年12月首次试飞,第一架全新生产的F-14A+则于1987年11月首度飞行。1991年5月美国海军决定将这些飞机的编号修改为F-14B。
F-14C
在F-14A服役之前,格鲁门公司已经知道TF30涡轮扇发动机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于1970年2月提出换装新引擎的建议,改用新引擎的编号为F-14C。但在试飞后,美国海军决定取消换装计划,并继续使用TF30发动机。
F-14D
采用F110发动机的改进型,驾驶舱全面玻璃化,增加两个多功能显示器,改用有效探测距离远达370千米的APG-71雷达,换装Link-15数据链,并加装IR/TCS系统。
流行文化
在1980年影片《碧血长天》中VF-84中队的F-14战斗机戏份贯穿整部影片,并有穿越时空击落两架日本零式战斗机的镜头。
电影《壮志凌云》中的F-14战斗机
1986年电影《壮志凌云》中的美国海军战斗机武器学校,就是以F-14作为学员的训练机。
1996年影片《最高危机》后半段,隶属于美国海军VF-84“骷髅中队”的F-14D受命前往拦截遭挟持的747客机。
在1996年的科幻巨作《独立日》片尾,人类对外星人发起反击时,庞大的机队中包括了F-14战斗机。
1997年影片《插翅难飞》后半段出现过前往支援拦截的F-14战斗机,它将因意外卡在747客机起落架上的车辆击毁,使客机安全降落。
2025-08-15 00:15:56
2025-08-15 00:13:39
2025-08-15 00:11:21
2025-08-15 00:09:03
2025-08-15 00:06:45
2025-08-15 00:04:27
2025-08-15 00:02:09
2025-08-13 10:26:51
2025-08-13 10:24:35
2025-08-13 10:22:19
2025-08-13 10:20:04
2025-08-13 10:17:48
2025-08-13 10:15:32
2025-08-13 10:13:16
2025-08-13 10:11:00
2025-08-13 10:08:44
2025-08-13 10:06:29
2025-08-13 00:54:42
2025-08-13 00:52:25
2025-08-13 00:50:08